访伟人故里 寻先烈足迹
监审部 黄联斌
五月中旬,难得的无雨天。趁着这难得的间隙,公司机关党支部和综合(2)支部联合包乘一辆旅游大巴,一路风尘来到群山环绕、碧树滴翠的浏阳腹地,参观拜谒胡耀邦故居,学习缅怀革命先烈文家市秋收起义会师的壮举。
今年适逢胡耀邦诞辰一百周年,按照有关规定,家乡人民怀着敬仰的心情,从大瑶到中和的省道在整修,故居陈列馆在闭馆修缮,但讲解员极富感染力的声音,消弭了此行的遗憾。胡耀邦的先祖是江西高安人,为避战乱,筚路蓝缕,由赣入湘,1915年底传至第十二代的胡家九伢子就出生在这里。这个贫苦的农家娃子,天资聪慧,五岁就在“种桃书屋”开蒙,十一岁以第一名成绩考取里仁学堂,就是在这所学校,当一群嘻嘻哈哈的孩子趴在学校围墙的豁口上,谁也没有想到当九伢子看到起义官兵在操场整队集合,听到一位长发掩耳的高个声调高亢的演讲,会影响他的一生;更没有想到他十四岁便只身投奔革命,从此踏上了革命的职业生涯,从苍坊这样的山村走到北京,走到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高位。耀邦是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要领导人,在七十年代末开始拨乱反正,平反了一大批冤假错案;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,启迪民智,解放了全民思想;身居中共总书记高位,胸怀天下,心系百姓,跑遍了除台湾外的一千六百多个县(市、区);一身正气,两袖清风,为扭转党风、政风尽了最大努力;即使辞去总书记职务之后,处江湖之远,仍关心他开创的改革开放大业,抱病参加讨论教育改革,直至累倒在生命的最后一刻。看到、想到这一切,印证了“苍霞圣地瞻仰此间可求是,秀水灵山登临斯地且虚怀”。
在文家市秋收起义会师纪念馆的展览室,详细记载了当年的场景。那年秋天,湘赣边界爆发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,9月17日,损失惨重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三个团,被迫南撤,辗转会师于文家市。19日晚,在里仁学堂的一间教室,毛泽东主持召开了扩大到营一级的前敌委员会会议。正是在这次会议上,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,毛泽东做出了放弃攻打大城市的战略决策。毛泽东鼓励大家道,胜败乃兵家常事,我们还留有队伍。革命总是要发展的,总是要胜利的。我们现在力量还很小,好比一块小石头,蒋介石好比一口大水缸。可我们这块小石头,总有一天要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。
在这里,我想我们至少应该得到以下启示。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刻,首先要冷静,不要急躁,要仔细分析我们输是输在哪里,亏是亏在什么地方,毛泽东就是冷静分析目前我们的力量还不够强大,啃不动大城市这块硬骨头,所以做出放弃攻打大城市的战略决策,同样的道理,目前,我们亏损这么严重,目前似乎还是看不到止亏的希望,要静下心来捋一捋,不能打乱转,是人的因素,管理的因素;是内部的,还是外部的;能克服吗?还是我们无力改变?是工艺的问题,还是遵守了制度,但仍然没有办法降成本?总之不要去硬拼,否则就是鸡蛋碰石头,脑袋撞南墙,就会形成更大的窟窿,到时输光老本都不足于补齐,因此,要智取,要像毛委员那样保存革命的火种,保护好老家当,以待再起之日。其次,要有乐观的情怀,务实的作风。有些人看到公司目前亏成这样,就好像天就要塌下来了,惶惶不可终日;有时听到相关方怎么怎么的,更是不得了。他们就是不明白,联达能走到今天,不是一日之功,更不是“厦”大毕业的,要相信我们总有一天会打烂“蒋介石”这口大水缸的。但是,面对现在这样的新常态,虽然我们无力改变政治气候、影响相关方的决策走向,但是我们可以适应新常态,一味地等是等不来春暖花开的,要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。我们可以多备棉衣,迎接寒冬;也可以多储冬粮,准备猫冬;也可以冬前健身,强体御冬;更可以利用这难得的休整机会,一起抱团取暖,一起来熬冬。我们可以学习,可以培训,可以提高。试问我们的电脑水平如何?OA运用的能力怎么样?文字处理能力强吗?面对“大数据”我们能分析出一些道道来吗?我们组织会议的水平如何?有多少人能写出一份合格的会议纪要?要不要打草稿?直接敲键盘就能不走样地表达领导的意图的人有没有?传统的工艺没有办法降低成本,没有办法保证质量,能不能颠覆以前的惯性思维,打破传统,解放思想,创新的思维解决我们的问题?只要我们具备这种能力,就具有脱胎换骨后获取的新生能力,就永远具有这种能力,而且今后不够怎么变,以你的善变应万变,你还会怕什么呢?
借用里仁学校的对联“以文会友,为国储才”,我们要积蓄力量,做实做细做到位,以待厚积薄发。这些应该成为这次参观学习的共识。